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2011年)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为实现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 “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取得巨大成绩
“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闻出版发展的新路,开创了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新闻出版工作各个方面,组织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加强主流媒体和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引领时代思想潮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围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组织实施了打造传世经典的重点出版工程、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扶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东风工程、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净化市场的文化环保工程,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二)
产业规模快速提升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传统出版持续发展,印刷复制增长势头强劲,出版物发行呈现多元化趋势。新闻出版业与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融合,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新闻出版业发展空间逐步拓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手机等媒体的出版、印刷、复制、传播、外贸等为主,包括教育、科研、版权代理、物资供应、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71.7亿册(张);出版期刊9884种,35.4亿册;出版报纸1939种,500.2亿份;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达3758.2万美元,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重点发达国家的版权输出总量比2005年增长近14倍。目前,我国日报出版规模、图书出版品种与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网络学术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二,印刷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生产能力和产出总量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新闻出版业不仅是文化的主阵地,还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2006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合议庭运行机制的意见(2022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2018年)
- 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2018年)
- 烈士公祭办法(2014年)
- 2016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2016年)
-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改《教育储蓄管理办法》等规章的决定(2020年)
- 关于修改《航道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决定(2014年)
- 财政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指导规范(2013年)
-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