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事故所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海上溢油事件、船舶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按照其他相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人员(2005年13)
- 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2017年)
- 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2年)
- 节育并发症管理办法(199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免人员(2020年3月19日)
-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2003年)
- 保密事项范围制定、修订和使用办法(2017年)
-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2012年)
- 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第29号公约)(中译本)(2022年)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证监会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