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年)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2020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调整完善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2019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2019年)
-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2019年)
- 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办法(2018年)
- 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2018年)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改革实施方案(2018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年)
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和问题突出,特别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迫切需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现就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 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质量基础。
(二)
基本原则
——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更加注重以质量提升减轻经济下行和安全监管压力,真正形成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持续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水平、质量层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国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
——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向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集聚,提升质量创新能力,以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产业质量和发展水平。推动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推动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调发展,用先进标准引领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2019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2013年)
- 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2024年)
-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部应急部体育总局医保局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2022年)
- 保监会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保险和防疫工作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通知(2009年)
- 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198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非居民长期旅客进出境自用物品监管办法(2010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年)
- 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