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年)
为正确审理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发的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
经营者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且属于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及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规定之外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予以认定。
第二条
与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的争夺交易机会、损害竞争优势等关系的市场主体,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的“其他经营者”。
第三条
特定商业领域普遍遵循和认可的行为规范,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的“商业道德”。
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行业规则或者商业惯例、经营者的主观状态、交易相对人的选择意愿、对消费者权益、市场竞争秩序、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等因素,依法判断经营者是否违反商业道德。
人民法院认定经营者是否违反商业道德时,可以参考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者自律组织制定的从业规范、技术规范、自律公约等。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年)
- 民用航空国内运输市场价格行为规则(2017年)
- 涉及恐怖活动资产冻结管理办法(2014年)
- 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科技资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2022年)
-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2016年)
- 商务部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办法(2018年)
- 关于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
- 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2016年)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2006年)
-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