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3年)
为正确审理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
侵权人因实施下列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被侵权人请求侵权人承担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环境的;
(二)排放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污染环境的;
(三)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
(四)违反国家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丢弃外来物种的;
(五)其他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
第二条
因下列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引发的民事纠纷,不作为生态环境侵权案件处理:
(一)未经由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介质,直接造成损害的;
(二)在室内、车内等封闭空间内造成损害的;
(三)不动产权利人在日常生活中造成相邻不动产权利人损害的;
(四)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受到损害的。
前款规定的情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确定民事责任。
第三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经营活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相邻不动产权利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年)
- 煤矿安全培训规定(2018年)
- 建设部关于修改《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的决定(2004年)
- 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披露办法(2019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50年)
- 国务院关于扩大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范围的批复(2020年)
- 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9年)
- 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
- 《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六(2009年)
-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