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
为依法惩治伪造货币,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等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伪造货币的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不满三万元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不足三千张(枚)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伪造货币的总面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
行为人制造货币版样或者与他人事前通谋,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条
行为人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规定,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
行为人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有使用假币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第三条
出售、购买假币或者明知是假币而运输,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总面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总面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保险公估人监管规定(2018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
- 关于个人出售住房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5号(2020年)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200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8年)
-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建立“总对总”证券期货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通知(2021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航飞行安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
- 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管理规定(2000年)
- 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