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2015年)
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具有监护、扶养、寄养、同居等关系的共同生活人员之间的家庭暴力犯罪,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破坏家庭关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严格履行职责,充分运用法律,积极预防和有效惩治各种家庭暴力犯罪,切实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为此,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结合司法实践经验,制定本意见。
一、 基本原则
1.
依法及时、有效干预。针对家庭暴力持续反复发生,不断恶化升级的特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对已发现的家庭暴力,应当依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妥善处理,不能以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或者属于家务事为由而置之不理,互相推诿。
2.
保护被害人安全和隐私。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应当首先保护被害人的安全。通过对被害人进行紧急救治、临时安置,以及对施暴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判处刑罚、宣告禁止令等措施,制止家庭暴力并防止再次发生,消除家庭暴力的现实侵害和潜在危险。对与案件有关的个人隐私,应当保密,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2008年)
- 国务院关于扩大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范围的批复(2020年)
- 民政部关于印发《收养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收(2020年)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办法(2001年)
- 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2022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2011年)
- 司法部关于修改《国家司法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的决定(2016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家减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2013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2012年)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