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试行)(2016年)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根据《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是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辅助性救助。对同一案件的同一当事人只救助一次,其他办案机关已经予以救助的,人民检察院不再救助。对于通过诉讼能够获得赔偿、补偿的,应当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二)公正救助。严格把握救助标准和条件,兼顾当事人实际情况和同类案件救助数额,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
(三)及时救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依据职权及时提供救助。
(四)属地救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由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负责救助。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管理制度(2009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受理的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或不服仲裁裁决而起诉的案件不属本院管辖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88年)
- 关于促进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2022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2011年)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盐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2003年)
- 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暂行办法(2003年)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1993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浙江省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复函(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