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2003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中科院有关研究所(院):
近年来,互花米草、水葫芦、紫茎泽兰、薇甘菊、湿地松粉蚧等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环境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经过研究,制订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现予发布。
环保总局
中科院
二〇〇三年一月十日
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
紫茎泽兰
学名:EupatoriumadenophorumSpreng.(Ageratinaadenophora(Spreng.)R.M.King&H.Rob.)
英文名:CroftonWeed
中文异名:解放草、破坏草
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
鉴别特征: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叶对生,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mm,排成伞房状,总苞片3—4层,小花白色,高1—2.5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行有性和无性繁殖。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能分泌化感物,排挤邻近多种植物。
原产地:中美洲、在世界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台湾,直分布上限为2500m。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在其发生区常形成单种优群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控制方法:(1)生物防治:泽兰实蝇对植株高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率可达50%以上;(2)替代控制:用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3)化学防治:2,4—D、草甘膦、敌草快、麦草畏等10多种除草剂对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于根部效果较差。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撤销绥化地区设立地级绥化市的批复(1999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15年)
- 台湾渔船停泊点边防治安管理办法(2014年)
-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2015年)
- 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发行审核权力运行的若干意见(2015年)
- 关于加强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管理的意见(2000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2017年)
- 司法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2014年)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的决定(1994年)
- 公路水路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