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2021年)
减刑、假释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减刑、假释案件由刑罚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理裁定,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监督。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工作,确保案件审理公平、公正,现就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 准确把握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基本要求
1.
坚持全面依法审查。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全面审查刑罚执行机关报送的材料,既要注重审查罪犯交付执行后的一贯表现,同时也要注重审查罪犯犯罪的性质、具体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原判刑罚及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履行情况等,依法作出公平、公正的裁定,切实防止将考核分数作为减刑、假释的唯一依据。
2.
坚持主客观改造表现并重。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既要注重审查罪犯劳动改造、监管改造等客观方面的表现,也要注重审查罪犯思想改造等主观方面的表现,综合判断罪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
注意
【之后的内容被隐藏了,请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2017年)
- 国务院关于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13年)
- 国务院关于《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2023年)
-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2022年)
-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2022年)
- 国务院关于《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2023年)
-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
-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2018年)
-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2016年)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3年)